多介質(zhì)過濾器的反洗周期如何確定?-杭州鑫凱
2025-07-01 點擊量:
多介質(zhì)過濾器的反洗周期確定需結(jié)合水質(zhì)特性、運行參數(shù)及濾料狀態(tài),采用多維度指標綜合判斷,避免因反洗不及時導致濾層失效或反洗過頻造成濾料損耗。以下是具體確定方法及優(yōu)化策略:
-
核心指標:
-
濁度:當出水濁度超過設(shè)計值 20%(如設(shè)計值≤1 NTU 時,實測>1.2 NTU),表明濾料截污飽和,需立即反洗;
-
懸浮物(SS):進水 SS>50 mg/L 時,需縮短反洗周期至 4~8 小時(常規(guī)周期為 8~24 小時)。
-
輔助指標:
-
含油廢水場景中,出水油含量>5 mg/L 時觸發(fā)反洗;
-
地下水除鐵錳時,出水鐵含量>0.3 mg/L 或錳>0.1 mg/L 時需反洗。
-
公式:
反洗周期(h)= 濾料總截污容量(kg/m3)÷ [進水 SS(mg/L)× 過濾流量(m3/h)× 10??]
-
示例:
石英砂濾料截污容量按 10 kg/m3 計算,進水 SS=20 mg/L,流量 100 m3/h,則周期 = 10÷(20×100×10??)=5000 h(約 208 天),但實際需結(jié)合水頭損失提前反洗。
-
關(guān)鍵閾值:
-
正常運行時水頭損失宜控制在 0.1~0.3 MPa,當損失達到 0.4~0.5 MPa 時必須反洗,避免濾層壓實;
-
若水頭損失在短時間內(nèi)(如 2 小時)驟升 0.1 MPa,可能是進水水質(zhì)突變,需立即反洗并檢查前端預處理。
-
時間觸發(fā):
-
常規(guī)場景按運行時間 8~24 小時設(shè)定周期(如飲用水處理 24 小時 / 次,污水處理 12 小時 / 次);
-
高濁度進水(如地表水雨季)可縮短至 4~8 小時。
-
流速影響:
-
當過濾流速超過設(shè)計值 15%(如設(shè)計 10 m/h,實際 11.5 m/h)時,濾料截污速率加快,需將反洗周期縮短 20%~30%。
濾料類型
|
常規(guī)反洗周期
|
特殊場景調(diào)整
|
石英砂
|
12~24 h
|
含黏土類污水中需 8~12 h(黏土易堵塞孔隙)
|
無煙煤
|
24~36 h
|
油類廢水處理中需 12~24 h(油泥吸附快)
|
錳砂
|
16~24 h
|
除鐵錳時若進水 pH<6.5,周期縮短至 8~12 h(低 pH 降低催化氧化效率)
|
活性炭
|
8~12 h
|
有機物吸附場景中,周期不超過 8 h(避免生物繁殖)
|
-
多層濾料(如無煙煤 + 石英砂 + 磁鐵礦):因上層粗濾料先截污,周期可較單層濾料延長 30%~50%;
-
單層濾料:需更頻繁反洗(如石英砂單層過濾周期≤12 h)。
-
安裝水頭損失變送器與濁度儀,通過 PLC 設(shè)定邏輯:當水頭損失≥0.4 MPa 或 出水濁度≥1.2 NTU 或 運行時間≥24 h,自動啟動反洗程序。
-
建立 “反洗周期 - 進水 SS - 運行時間” 三維曲線,例如:
-
進水 SS=10 mg/L 時,周期 24 h;
-
SS=20 mg/L 時,周期 16 h;
-
SS=30 mg/L 時,周期 12 h。
-
反洗后檢查:
-
反洗排水清澈度:若反洗 10 分鐘后排水仍渾濁,需縮短周期或增強反洗強度;
-
濾料層膨脹率:石英砂反洗時膨脹率應達 30%~50%,不足時需調(diào)高反洗水量。
-
問題:暴雨后進水濁度從 5 NTU 驟升至 50 NTU,常規(guī)周期 24 h 失效。
-
策略:
-
啟用備用過濾器,主過濾器周期縮短至 4 h;
-
增加前加藥量(聚合氯化鋁 PAC 從 10 mg/L 增至 30 mg/L),降低濾料負荷。
-
目標:控制循環(huán)水濁度≤5 NTU,懸浮物≤10 mg/L。
-
周期設(shè)定:
-
正常運行:16 h / 次(反洗強度 15 L/(m2?s),時間 15 min);
-
系統(tǒng)查漏或補水后:周期縮短至 8 h(防止鐵銹、泥沙等雜質(zhì)堵塞濾料)。
-
后果:濾層嚴重堵塞導致出水濁度超標,水頭損失過大引發(fā)濾料板結(jié),甚至破壞承托層。
-
應急措施:
-
立即啟動強化反洗(氣水反洗 + 化學清洗);
-
若無效,需部分更換濾料(更換量通常為 10%~20%)。
-
問題:濾料磨損加?。昴p率>5%),細粒徑濾料流失,反洗水消耗增加(占處理水量 5%~10%)。
-
優(yōu)化方案:
-
提高前端預處理效率(如增加沉淀池停留時間);
-
改用高精度濾料(如將石英砂粒徑從 0.5~1.2 mm 調(diào)整為 0.8~1.6 mm,增大截污容量)。
反洗周期的核心是 “污染負荷 - 濾料容量 - 運行效率” 的動態(tài)平衡,需結(jié)合實時監(jiān)測數(shù)據(jù)(濁度、水頭損失)、水質(zhì)特性(SS、油含量)及濾料類型綜合設(shè)定。實際運行中,建議以水頭損失與出水濁度作為主要觸發(fā)條件,時間周期作為輔助,同時建立反洗效果評估機制(如排水濁度≤5 NTU 為合格),最終將反洗周期優(yōu)化至既能保證出水水質(zhì),又能降低濾料損耗的最佳區(qū)間(通常 8~24 小時)。